? php $CATEGORYS = getcache("category_content_1",'commons'); ?>
外貿進入新常態,這不是趕時髦的話語,而是規律性的必然。早在七年前金融危機爆發,新華錦集團就為外貿的減速換擋做了多種嘗試。直到“兩會”召開,“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”和“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”正式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,新華錦精心培育的新業態春芽,出現在政府的視野。
張建華:新常態下的貿易重構
本刊記者 孫婧
經濟增速從高速轉變為中高速,這是新常態帶給人的第一個認知。幾乎所有行業都在這個宏觀背景下調整著自己的增長方式。“春江水寒鴨先知”,作為山東省的外貿龍頭企業,新華錦集團的調整升級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就開始了。以企業家視角看張建華,他一直帶領這艘外貿航母尋找行業“新大陸”;以人大代表視角看張建華,他正在為競爭優勢“青黃不接”的中國外貿培育著業態新芽,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。
構建指尖上的國際貿易
為什么增速放緩,有些企業就“不行了”?張建華用生動的語言給出了解釋:“這就好像是騎自行車,速度快的時候,都騎得很好;當速度慢下來的時候,就看騎的技術了,技術不好就倒了。”
新常態下的國際貿易,“車技”可以理解為企業布局全球價值鏈的功力,也可以理解為外貿轉型的能力,向“微笑曲線”兩端延伸,或者是將“微笑曲線”整體上移。早在金融危機時,新華錦就在美國收購了兩個知名品牌和兩家營銷公司,形成了設計、生產、品牌、銷售一體的產業鏈,一舉占領了美國市場的大半壁江山。這次收購同時完成了“微笑曲線”的延伸和上移,對于謀劃貿易新圖譜的遠大目標而言,這是一場局部戰役的勝利。
行業龍頭意味著要在困難時期做轉型的“帶頭大哥”。新華錦在青島市政府的推動下,與青島市商務局、中信保山東分公司、市國稅局、中國進出口銀行山東分行等聯合打造了“青島市中小微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”,在政府、龍頭企業、中小微企業之間建立了服務生態體系,這是張建華構建貿易新圖譜的戰略一子。
服務平臺具體由山東新華錦國際商務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運營,這個所屬于新華錦的分公司經過多年摸索,基本塑造出服務平臺的模型。把繁瑣漫長的外貿流程合并歸類,大平臺之上有出口信用保險集約平臺、物流平臺、清欠平臺、公共展示平臺、融資擔保平臺等五個子平臺,涵蓋完整貿易流程。對中小微企業而言,許多需要增加人員的工作都可以放在公共平臺上完成,自己只需抓住外貿流程中的接單和生產和核心環節就可以了。
這相當于把所有平臺上的中小微企業放在一個大網絡中,復雜繁瑣的“運算”都可以交給服務平臺這個巨型“服務器”,平臺來完成貿易中共性的部分,如通關報關、融資擔保等,個性話的部分如接單和生產仍然掌握在企業手中,新華錦從貿易參與者成為貿易服務提供商。平臺通過在線報關報驗、在線退稅、靈活便捷的融資、APP社群化運作等措施,以及發揮線下強大的國際貿易服務團隊等措施,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,讓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有能力做外貿,進一步降低了外貿的門檻,從而實現了“指尖上的國際貿易”。
從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外貿“國六條”,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了“外貿綜合服務”字眼,到“兩會”的政府報告被總理點到,在張建華的藍圖里,供應鏈的整合已經不再是原始的單個企業之間的交易契約關系,而是戰略聯盟的高度協同,供應鏈管理運營商與產業鏈上的其他生產、銷售、消費企業,結成伙伴型關系,隨著價值鏈的延伸,利益點不僅僅局限于個別產品或訂單,而是整個價值鏈獲利。
平臺的建立,不僅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,還為一大批企業創造了新的生存空間。目前,平臺已與4000多家中小微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。在平臺的幫助下,有300多家小微企業由年出口額5—10萬美元,發展到過百萬美元。
通過未來幾年的努力,新華錦集團將努力打造在一定區域內資源整合能力強、輻射地域廣、服務企業多的全流程型外貿綜合服務龍頭企業。未來三至五年內,力爭上萬家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建立合作關系,年出口額20億美元以上。
重構貿易新圖譜耗時良久異常艱難,但對于立足百年的企業,對于轉型中的中國貿易而言,卻是必不可少的。作為山東省外貿龍頭企業,全國首屈一指的外貿綜合服務運營商,張建華思考的是中國貿易換擋的資本與機會。
貿易換擋的資本與機會
互聯網思維沖擊下、工業4.0的鼓噪下,“傳統產業”似乎成了“下坡路”的代名詞。但平靜下來思考,中國離得開制造業嗎?離得開外貿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中國貿易額占全球份額已達12%,盡管繼續擴張的空間受限,但這卻是換擋的資本與機會。
張建華認為,新常態對大型外貿企業提出了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、開拓市場的要求。在國際貿易的海洋上巡航多年的新華錦發現,中國企業以鑲嵌在跨國公司產業鏈,換取微薄利潤釋放發展紅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,必須向上逆襲、向下沉淀。
張建華說:“企業要提升自己境內外布局,構建貿易、投資和價值鏈條的能力”。新華錦通過一系列品牌渠道收購、生產線外遷等行動,將發制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提高到50%以上,并輻射非洲、南美等地區。“過去的發展模式證明,廉價的資源、勞動力換來了發展,卻很難換來渠道、品牌與技術,中國企業必須重塑自己的全球價值鏈,重構國際貿易”。
在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輪廓初現之后,張建華開始謀劃跨境電商。貿易步入年增長不足10%的新常態,但跨境電商卻保持著年均30%以上的增長,是一片“藍海”。 跨境電子商務不僅具有壓縮中間環節、化解產能過剩、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之道、增加就業等優勢,還有重塑國際產業鏈、增強國際競爭力、更大范圍拓展國際市場等作用,有利于推動一般貿易出口的增長,提升企業的利潤空間,“在線外貿已經是大勢所趨”,張建華說。
張建華的外貿新圖譜,貿易形態不僅是出口加工或代工出口,貿易的國內國外界以及投資貿易邊界變得模糊,價值鏈也并非“微笑曲線”的兩端延伸,而是縱橫交織的全球化網絡布局,實現國內價值鏈與全球價值鏈的高效對接。
鏈接:
張建華提案精選
新華錦在外貿“國六條”出臺幾年前就開始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,又在沒有立法、保險等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進入養老產業,耕耘未來的產業藍海。提案是作為人大代表的義務,企業家的提案既能捕捉到新產業的“風口”,更能看出企業家心理能量。
關于中韓自貿區建設:
•建議國家和地方建立自貿區的法律、法規等協調配合的法律體系,打造與國際慣例接軌更密切、監管體系更高效、政策功能更完善、管理運作更規范的開放試驗田,提供完善的法律體系保障。
•加強外貿企業信用體系建設,建立政府層面的基礎信息整合機制,打造一個開放、共享的外貿企業信用平臺。完善以政府信用為支撐的外貿企業增信機制,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外貿企業發展的積極性,降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。
•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進出口方式。可創建電子商務產業園或集聚區,吸納大批優質電子商務企業入駐,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集聚效應。
關于民營及中外合資醫院發展:
•完善政策法規,為民營及中外合資醫院發展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。
•放開外籍醫生來華執醫期限。國家早在1989年就允許外籍醫生來華行醫,但是行醫期限只有一年。注冊期滿需要延期的,必須重新辦理注冊。外資醫院要長久發展,需要給外籍醫生進行長久性的注冊。
•優化高端設備和特殊藥品耗材的審批流程。目前,在醫療領域高端設備的引進仍需要國家層面的審批,另外一些藥品或者耗材的進口,也需要相關部門層層審批。一些急需設備和藥品的缺口越來越大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和外資醫院的健康快速發展。
•引進國際商業保險。要按照國際的運行方法,將國際商業保險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入國內,讓患者就醫更加便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