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php $CATEGORYS = getcache("category_content_1",'commons'); ?>
“企業制勝的關鍵是一個‘先’字,就是先行一步,要當行業和市場的先鋒,更要做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先鋒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新華錦集團董事長張建華在接受本報的采訪時這樣說。張建華認為,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,傳統外貿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的汪洋大海中搏擊風浪,站穩腳跟,必須突破傳統貿易方式,加快轉型升級,創新發展方式,努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。
談兩會:關注改革發展方向,認真履行代表責任
記者:兩會召開舉國矚目,作為全國人大代表,今年的兩會您主要關注哪些方面?
張建華: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,今年兩會中如何體現改革的精神,出臺哪些具體的改革措施,是我關注的重點。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方向,既是我們企業今后發展的指導,也將給企業帶來很好的發展機遇,我們還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這個報告的實質內容。
記者:今年是您第二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來參會了,這次您帶來了哪些建議?
張建華:作為人大代表來講,我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是站在一個局部的、企業的角度去談問題,還要關注整個社會發展的問題。這次我帶來了三個方面的建議,一個是關于社會化養老問題,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國護理保險制度的建議;第二個是關于外貿轉型升級,提出了完善配套政策,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建議;第三個是關于在青島設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行示范區的建議。這些建議都是通過廣泛詳盡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,它們既有涉及區域發展、產業發展的,還有關乎民生的,希望能切實地反映基層的訴求,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做點實事,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。
談開放:轉型應對開放,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
記者:作為外貿企業代表,請您談一談“開放與改革相伴而生、相互促進。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”的感受。
張建華:總理在政府報告中講: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,在國際市場汪洋大海中搏擊風浪,倒逼深層次改革和結構調整,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。
經歷了幾十年的外貿經營,我對此深有感觸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,傳統外貿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的汪洋大海中搏擊風浪,必須加快轉方式、調結構步伐,培育起新的競爭優勢。而外貿轉型升級的關鍵,在于從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,向技術、品牌、質量、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轉化。
具體來講,外貿轉型升級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,是改變我國外貿出口處于國際產業鏈低端的現實。目前,我國的出口產品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傳統產品,處在國際貿易產業鏈的低端。據了解,全球產業鏈中,研發、營銷和零售環節的利潤占整個產品利潤的90%左右,而生產制造和貿易環節只能獲得國際貿易產業鏈10%的利潤。要改變這一被動局面,就得向高附加值的環節延伸產業鏈,這樣企業才會逐步進入到微笑曲線的上端,經營模式也會由低利潤區向高利潤區轉變。
拿新華錦來說,我們重點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向境外營銷網絡和品牌等附加值高的環節延伸產業鏈。2009年和2011年,集團相繼在美國收購了兩家營銷公司和知名品牌,形成了設計、生產、品牌、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,增強了國際競爭力。同時,我們還積極向下游延伸,在柬埔寨建立了生產加工企業,充分利用當地人工和生產資料的成本優勢,將一些附加值低和勞動密集型產品轉移出去,國內主攻產品研發,形成高中低檔分工明確、層次清晰的產品布局。
外貿轉型升級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產業集中度過低,同質化、無序競爭較為嚴重,如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沖擊加大,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,成本優勢減弱。為此,要加大改革力度,推動產業優化整合。
記者:那么在企業層面,新華錦在企業轉型中有哪些思路?
張建華:按照“率先轉型升級”的要求,新華錦將努力實現國際貿易的“四個轉變”:一是向高附加值的環節延伸產業鏈,經營模式由低利潤區向高利潤區的轉變;二是貿易方式由出口貿易為主,向進出口貿易并重轉變;三是由經營普通商品貿易為主,逐步向經營大宗商品貿易轉變;四是由“價差盈利型”向打造“貿易服務平臺”轉變。
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,單一外貿的經營模式在市場競爭中抗風浪的能力較低,必須進行轉型,形成多板塊協同發展、互相支持的產業格局。為此,新華錦采取產業運作與資本運作導向并重的產融結合模式,形成了以貿易物流為主業,金融投資、房地產、老年產業多元發展、互相促進的產業格局。
集團依托貿易物流主業,聯合國內外多家戰略合作伙伴,先后在集裝箱制造、金融信托、有色金屬及收購處置不良債權資產等多個領域,進行了多項重大投資。2007年5月,完成國內主板市場上市工作。2010年開始,重點投資發展了石墨新材料、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。遵循“追求卓越、奉獻社會”的宗旨,集團積極發展老年產業等社會事業,與日本養老產業的知名企業——日本長生集團合作,在我國建立高標準、國際化的老年頤養服務中心。2012年3月,雙方投資2億元人民幣建設的首個項目——新華錦·長樂國際頤養中心,在青島嶗山區正式開業。
記者:當前,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展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,在這個領域新華錦走在了前面,能否介紹一下創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初衷和背景?
張建華:近些年來,外貿綜合服務這種外貿新業態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,這是外貿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。多年來,大多數外貿企業一直沿襲傳統的運作模式,各自為戰、多頭并行,企業大而全或小而全,導致了資源的低效運營和浪費。
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建立打破了傳統的外貿經營模式,實現了向融合式服務模式轉變的突破。通過優化產業范圍內資源配置,把相對分散的資源有機整合產生規模優勢,有效解決單個企業內部資源不足的問題,可以實現產業經濟效應,帶動產業組織形式的戰略升級,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優勢。
據統計,山東中小微企業有32132家,占外貿企業總數的97.7%。中小微企業的發展,不僅需要政府的行政支持,更需要通過市場的方式搭建公共的服務平臺,提供專業化的增值服務。在此背景下,我們于2009年創建了 “青島國際貿易服務平臺”。為整合更多的政策措施和服務資源,2012年2月,集團與青島市商務局、青島市國稅局、中國進出口銀行青島分行和中信保山東分公司合作,共同打造了外貿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——“青島市中小微企業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”。
在平臺帶動下,一方面促進中小微外貿企業經營模式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,從過去全面關注外貿實務流程,即國際貿易中如詢價、比價、談判、簽約、執行及有關運輸、保險、質檢、商檢等各個環節,轉變為重點關注企業自身資源的獨特性、價值創造性,如內部創新、設計創新、生產方式提升等,增強核心價值創造的內生能力。另一方面促進中小微外貿企業參與集約化經營,有效降低內部運營、融資等經營成本和貿易風險。
可以說,平臺的建設,在政府、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之間建立了服務生態體系,使政府政策得到有效推行,銀行、稅務、中信保和大企業優勢資源得到有效利用,中小微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幫助和發展。目前,平臺已與3000家中小微外貿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,累計出口創匯5億美元。2014年,平臺服務范圍將拓展到全省,未來3至5年內,力爭與5000家以上中小微外貿企業建立合作關系,累計出口創匯20億美元以上。
談未來:抓住發展機遇,迎接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
記者:您剛才談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的政策和發展方向,給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,具體有哪些政策引起您的關注?
張建華:政府工作報告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和目標,字里行間傳遞出諸多改革新指向,我們深感振奮和鼓舞,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。作為企業經營者,我們要更多的看到機遇,并抓住這些機遇,才能更好地迎接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局面。
比如總理提到要“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”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電子商務被列入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線外貿已然是大勢所趨。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,將成為國際貿易創新的重要原動力,有利于推動一般貿易出口的增長,提升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,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型升級,增強國際競爭力。但總的來看,我國跨境電商還處于起步階段,需要在通關、質檢、退稅、結匯等方面完善支持政策,創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。下一步,我們要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,改變傳統外貿經營模式,創新商業模式,加快發展現代國際貿易。
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,對外貿易發展的環境也在進一步優化。上個月,青島正式獲得國家批復,成為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,這將有利于優化金融產業結構,提升金融產業發展水平,進而帶動整個金融業和服務業的發展,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。
面對新的發展機遇,新華錦集團將率先轉型升級,積極培育競爭新優勢,走出一條創新驅動、結構優化、內生增長的發展之路,盡快實現由傳統對外貿易向現代國際貿易的轉變。